這是茱莉亞(Julia Cameron)的新書,也是我無意中發現的,因為看了〝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一書,很喜歡,發現她有新書要出了,當然滿心期待的等著。
一收到書,卻讓我當場傻眼,拿著這本書,不知該如何是好,只想做二件事,不是將書直接丟入垃圾桶,不然就是將書直接拿去k這本書的總編輯的頭。
書,就是拿來閱讀用的,我當然可以接受,新式的排版的方式,但最終的結果,都不可以防礙讀者方便閱讀的習慣,不是嗎?
書的字體,比一般的字體,小了一級,內文又整個集中上面2/3地方,每篇文章的標題也分的很不清楚,看著看著,都不知道進行到下一篇文章了…………,你們這些編書的人,是從來不看書的是嗎?
同事是說,或許一開始企劃的方向,就是朝口袋書的方向進行,才會編成這個樣子。但,我實在無法接受,覺得好好的一本書,簡直被糟蹋了。
或許,是因為這樣吧,因此一直沒什麼情緒去閱讀它,放了好幾天後,才開始看。
它的內容,真是很不錯,是由一個年輕人,和茱莉亞通信,詢問她關於做一個藝術家,該怎做比較好。
覺得書中,對我比較有收穫的內容是,我們都覺得要有靈感或心情,才去創作,但並不是這樣的,心情好有心情好的創作內容,心情不好有心靈不好的創作方式,但不管是處在那樣的情況中,都要每天持續的創作,才是重要。
我們以為自己必須先「有靈感」才動手,可是往往要等到我們動手之後,而不是之前,靈感才會翩然而至。
創意有如電力,只要撳下開關,電就來了。可是,那開關不是「心情」,而是「意願」。
生產成了根深柢固的習慣後,學會用「我今天創作出什麼了嗎?」來取代「我是真的創作者嗎?」這個問題。
只有像生產線那樣,每天持續生產出一些作品出來,才能有可能走向成功,不是保證成功才去做這件事,而是開始做,有作品產生了,才會可能被人看到,有成功的可能性。
而一般人,都喜歡將自己的外表,打扮的很有一回事,很像藝術家,但結果卻做不出任何藝術作品,那也不對,茱莉亞有個作家朋友,創意十足,想法新穎,外表卻像是住在郊區的家庭主婦。作者因提醒我們,小心不要投注太多心力在「看起來」像個創作者,而放了太少在創作本身。
至於要不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茱莉亞也有她的見解,並不是要擴展外面實際的空間,我們要擴展的,其實是我們內在的天地才對。而且我們需要的是創作自由,而不是工作室。
而要不要找個工作,再去做我們想做的藝術創作,茱莉亞也覺得很好啊!
說實在的,固定差事,就大的好處,說不定就是能夠從中有所學習。固定差事等於是一個新領域。一般工作讓我們得以和人、地與事物接觸,也就是說,給了我們創作的原始素材。還給了我們穩定性和組織結構。
她認為不曉得為什麼大家何以認為當全職的創作者就不能有一般的差事,這個身分的重點在於意識到自己要創作,有一份正職並不會改變這個意識。
尤其,有時我們要專職做藝術創作,卻反而生不出任何作品,一邊工作,一邊做作品,或許時間比較少,我們反而會更渴望有更多時間創作,也會千方百計挪出時間創作。
有些人一直說沒有時間,或時間不夠,無法創作,我也曾經有這樣過,但書中也說了,創作者有很多能量,能量若沒有導向創作,就會流向別的事物。
如果我們把創作-就算只有十分鐘也好-放在第一位,其它大事往往就會相形失色,突然之間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只要有心創作,不會沒空。生命中其餘的部分,都是為了創作不得不做的事。
創作者這個職業亙古即有,其職務就是要因應這變動不居的世界。
何必等著別人付錢給我們去做我們喜歡的事情呢?因為喜歡而去創作,金錢通常會隨之而來。而且我相信自己作為一個創作者,早已經有了雇主。
我相信是上帝讓我成創作者,因此我藉著創作來向祂致謝。我竭盡所能去理解上帝的意旨,當帝的意旨,當我奮力去執行這個意旨時,我相信祂會眷顧我。--我好喜歡這個觀點哦~
看了這本書對我來說,帶來一個意外的大收獲。
在運作讀書會期間,我發現對文字的喜愛,一天多過一天,那天不知為何,突然想寫本小說。
方向呢?還在思考及找資料。但手上同時有些事在忙,變成找資料速度有點慢,也沒什麼想法出現。
看了這本書後,突然也覺得,自己總覺得現在要工作,可以創作的時間也變少了,於是也漸漸不想快速行動,其實每天10分鐘也可以啊!於是變得比較甘願想去做了。
看完書的1-2天後的某天清晨醒來,小說的故事情節突然跳出來,然後方向和我最初的預想,完完全全給它很不一樣,讓我頓時發傻兼無言以對,但這次我可學乖了,把自我的感覺讓它靠邊站,只管寫下來就是了。
目前進度緩慢,只開了一個頭,就忙別的事去了,但很特別的是,這次完全沒有催我,只有佷溫柔的等待我去寫下來,不像之前要寫Blog的文字時,一直努力催我做哩!
更特別的是,其實當初收到故事情節時,我看到的是畫面,最近有發現,靈視力變好了,以前在做許願的圖像時,都咩不太能想到畫面,現在是往往有需要時,畫面來的快又清楚。
其實,我也很怕它會跑掉,於是好好跟它講,叫它千萬要等我,我會趕快忙完其它的事,好好回來寫它的。^_^
留言列表